几十年来,使用铝、钛和镁部件一直被认为是优化复杂结构部件重量的万能良方。ADI,一种新的铸铁牌号,作为设计材料已经有一些年头了,在成本、弹性和生产可靠性可用性这三方面,它一再将这种趋势降低到荒谬的地步。在选择合适的材料时,设计师被宠坏了:要么高强度,但很脆,要么坚韧,但刚性较差。传统建筑材料不可能对这些对立的特性进行优化。
ADI铸铁材料组在这一冲突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ADI是奥氏体球墨铸铁的缩写,指的是热处理后的球墨铸铁,在相同的断裂伸长率下,其刚性是传统球墨铸铁的两倍,拉伸强度可与许多钢种相媲美,但塑形性能却成倍地优越。与球状石墨铁相比,其疲劳强度几乎是其两倍。作为一种典型的铸铁材料,ADI的强度低于钢的强度。由于它的高石墨含量,它也提供了典型的铸铁的良好阻尼能力。
典型的应用包括材料处理、农业、建筑和采矿、铁路技术,以及商业和客运车辆、配件、变速箱和泵的应用。除了磨损件,如犁尖、导轨、链节、切削刃和挖掘机的牙齿,高度受力的部件,如底盘部件和驱动部件空心轮、车轴桥、刹车架、重型发动机的凸轮轴、滚子、车轮是经常的应用。然而齿轮有时被ADI齿轮取代,还有一个原因: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获得的噪音降低是一个主要原因。
缺口敏感度比,描述了无缺口和有缺口工件的疲劳强度之比,对于所检查的缺口几何形状,ADI介于两者之间,对于锻钢则介于两者之间。因此,ADI对缺口不是很敏感,从而可以质疑铸铁材料的传统缺口棒冲击试验的意义。与传统的球墨铸铁等级相比,无缺口ADI样品的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不成正比,相反,由于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控制,那些含有特别高比例的稳定奥氏体的材料,其疲劳强度显示为最大值。ADI中的抗拉强度不是疲劳强度的衡量标准--必须使用所谓的或来确定平伸状态下的断裂韧性进行评估。